2007/06/08

與鷹為伴:保存傳統是指精神的延續,而不是行為。

這是講義幸福報上的文章。
蔡乙榮先生說得很好:保存傳統是指精神的延續,而不是行為。
經過時代變遷,人口增加,很多傳統習俗跟行為都失去幫助後人的作用,甚至開始間接危害到人類的生存。
傳統的精神要好好的延續,傳統習俗跟行為就需要仔細的重新想一想。

原文如下:
與鷹為伴

數鷹人蔡乙榮,建立猛禽資料庫、推廣候鳥保育,二十一年前,更架起第一部單筒望遠鏡,開啟墾丁賞鷹活動之序幕

黃瀚瑩

想像抬頭仰望格外蔚藍的恆春天空,突然,一個黝黑的鳥影飛入你的眼簾。那是一隻鷹。你驚喜地發現,還有第二隻鷹、第三隻鷹……轉瞬間,成千上百的鷹在你頂 上盤旋,牠們展開寬闊的翅膀,駕馭季風,翱翔平野。「看到一隻鷹讓人心生嚮往;看到兩隻鷹讓人心情舒暢;看到上萬隻鷹讓人作夢也會笑,」任職墾丁國家公園 保育研究課的蔡乙榮,如此形容賞鷹的快樂,「這就是『墾丁鷹毒』,讓人欲罷不能。」

時節進入秋季,蔡乙榮便隨遷徙的猛禽忙碌起來。為記錄鳥種、數量,天剛破曉,蔡乙榮便直奔社頂公園凌霄亭數鷹,二十一年來不曾間斷,為了專心數鷹,甚至放 棄所有國家公職考試。這樣的堅持,讓台灣猛禽資料庫名列東亞之冠、多次於國際猛禽研討會發表成果,他還架設「凌霄鷹嘯」網站,提供最新的猛禽資訊。「我把 賞鷹當生活方式,是做一件自己覺得很好的事,」他說。

唯有功力高強的賞鳥人,才能一眼判別高空猛禽的種類、數量,不過,有「鳥博士」稱號的蔡乙榮,二十一年前連一隻鳥也不認識。屏東農專畢業後,他到墾丁國家 公園擔任暑期解說志工,當遊客提問有關植物的問題,蔡乙榮如數家珍,問到鳥,他卻完全不知該怎麼回答。夏天過後本來應該離開恆春半島,蔡乙榮卻選擇留下, 一頭鑽進鳥類世界,由臨時解說員做到技士。「國家公園是個很美好的工作環境,」蔡乙榮說,「我因為接觸而了解,又因為了解而產生興趣,不把工作當工作。」

每年九到十一月,墾丁國家公園的重頭戲,便是舉辦名為「琅嶠鷹季」的賞鷹活動,如今的滿州,已是國際賞鷹重鎮,但這樣的榮景卻非一蹴可幾。蔡乙榮回憶,二 十多年前,人們仍歡迎灰面鵟鷹,不過迎接這些遠客的不是望遠鏡,而是獵槍。初入墾丁國家公園的蔡乙榮,遇上了第一個難題,國家公園政策與當地傳統,該如何 抉擇??雖有「野生動物保育法」,該如何讓居民認識、接受?

數百年來,滿州居民都有獵鷹的習慣,貧困的年代,灰面鵟鷹是一年一度天上掉下來的禮物,鷹肉是難得的蛋白質,儘管時光流轉,居民仍存在「不吃鳥,鳥也會 死」的觀念;隨著科技進步,狩獵工具從準確度低的彈弓、竹竿、竹箭,進步到十字弓、瓦斯槍,對野鳥的殺傷力與日俱增;八○年代吹起一股標本外銷熱潮,三個 月過境期間,台灣偷渡到日本的灰面鵟鷹一度高達三萬多隻。

此時,蔡乙榮投入墾丁國家公園「候鳥保育計畫」,上班時間,他勤跑恆春半島二十所各級學校演講、擔任社團指導老師,希望孩子將保育觀念帶回家;晚上他出席廟會,帶領居民高唱「白鷺鷥」,藉由熟悉的農村民謠宣導。

墾丁國家公園的首次賞鷹活動,也因為蔡乙榮而誕生,他笑稱這是「流水席式」的解說,獨自騎著機車,背著六部單筒望遠鏡、腳架,奔波滿州與社頂;夜晚,他用幻燈片專題演講招攬遊客,曾經只對一個人演講,也曾面對六百多名爆滿的聽眾。

保育之路總是崎嶇,老一輩的居民不免抱怨不能捕鳥,蔡乙榮對「傳統」有獨到看法:「保存傳統是指精神的延續,而不是行為。過去,先人為了解決生活危機而狩 獵,他們花很多時間研究鷹群動向、設計捕鷹工具,我們應該思索從前人們捕鷹的原因,效法觀察精神,解決當前問題。」他口中的「當前問題」,正是推動保育工 作。

蔡乙榮說從環境面而言,生態系若遭破壞,最後的受害者仍是人類,就現實面視之,保育成效優劣,甚至會影響台灣經濟。十多年前,台灣曾因牽涉虎骨、犀牛角交易,被美國政府引用培利法案實施貿易制裁,造成不可小覷的商業損失。

種種努力逐漸開花結果,曾有小學生打開家人準備的便當,發現菜色是伯勞鳥而拒吃;國家公園警察隊取締的鷹腳踏(竹製捕捉灰面鵟鷹的工具)數量快速下滑;屏東野鳥學會與國家公園陸續接手賞鷹活動,愈辦愈盛大……蔡乙榮終於不必再一個人唱獨角戲了。

如今,灰面鵟鷹仍攸關當地居民生計,不過人們逐漸體會,灰面鵟鷹不該是消耗性的資源,而是吸引觀光客的永續資源,鄉民甚至自發性地成立「灰面鵟鷹巡守 隊」,夜間協助警方巡邏山區,遏阻不法獵人,達到人與自然的雙贏。「以前是舉辦大型活動才會有人來賞鷹,現在是天天都有遊客。居民慢慢體會到,抓鳥違法, 又賣不了多少錢;生態旅遊不違法,又能帶來更大的商機,何樂而不為,」蔡乙榮笑說,「天下豈有這麼好的事?人們擁有永遠消耗不完的資源,怎能不好好珍 惜?」

難免傳出零星的盜獵消息,一度讓蔡乙榮很沮喪。後來他轉念告訴自己:如果沒問題,又何須解決??而自己不正在解決這個問題嗎?「若從很多人捕鳥,變成很少人捕鳥,」蔡乙榮說,「便能算是保育工作的進步。」

深中「鷹毒」的不僅蔡乙榮一人,日前一對老夫婦對他說:「我們連續十一年來賞鷹,都看到你。」也有人和他分享賞鷹心情,表示看群鷹飛翔是種精神調適,讓日常壓力煙消雲散。蔡乙榮仍願意「守著藍天守著鷹」,希望每個人都有機會,親身體驗鷹揚滿州的感動。

沒有留言: